行业信息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兽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风险评估及现状

  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力度

  1月31日,农业部发布《2018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增加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检测标准,扩大监测范围,明确长期监测目标,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继续加大。

  理性认识动物源耐药菌的危害

  研究表明,耐药菌在繁殖力、毒力、致病力等方面一般不会比普通菌强,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其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引起的感染难以治疗,常用抗菌药治疗无效,造成病死率提高,显著延长病程和治疗时间,大幅增加医疗成本。一些被称作“超级细菌”的泛耐药菌(如MRSA、CRE等),其实在致病力方面没有任何超能力,引起的感染也无任何特异之处,只不过几乎没有抗拒能控制他们。因此一旦感染“超级细菌”,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养殖场产生耐药菌的原因:一方面,养殖动物密集,感染性疾病易发,使用抗菌药物较频繁;另一方面,动物主要通过拌料或饮水群体给药,难以充分考虑不同动物体重,病情的差异,因此易出现给药剂量不能杀灭病原菌反而诱导耐药的情况。

  人和动物共用某些同类甚至同种抗药菌,加之人体病原菌有些来自于动物(如人兽共患病原菌和食源性致病菌),动物源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不仅会影响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还有可能影响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畜禽及其产品分离的食源性致病菌(如弯曲菌,沙门氏菌等)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但动物源耐药菌通过食物链感染,危害人类健康的情况却少有发生。

  兽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风险评估

  根据国际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152号指南,需要系统评估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导致的耐药性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1、释放风险,即兽用抗菌药使用是否又到动物源细菌耐药?

  2、暴露风险,即动物源耐药菌是否会通过食物链传染传播给人传播几率有多大?

  3、后果评估,即人感染耐药菌几率多大?用同类药物治疗感染几率多大,治疗失败的几率多大?

  因此,评估的药物必须是人畜共用的药物,细菌为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且人医上,该类药物是治疗特定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谨慎用药是防控动物源耐药菌的关键

  抗菌药的出现和使用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菌药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同样功不可没,尤其是对人畜共患病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几率。许多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菌O157、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仅会感染动物,而且会通过食物链感染人。如果不用抗菌药治疗,不但动物会死亡,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病原会在环境中大量释放,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养殖业使用抗菌药,从“传染源”上切断了这些人畜共患病原菌的传播,极大地减少了人类感染这些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在更深层面上保证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同样,兽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不会出现抗生素残留超标情况;但不规范用药则会引发畜禽的群体性危害,造成兽药残留超标、产生细菌耐药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所谓规范使用,就是指使用的兽用抗菌药经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并严格按照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使用,包括使用动物对象、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休药期等。

  我国养殖业抗菌药使用情况

  目前我国批准动物养殖业使用的兽用抗菌药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大类,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和促生长。其中抗生素主要品种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8类,共56个品种;合成抗菌药主要品种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共3类,共45个品种。据行业调查初步统计,2016年度,全国兽用抗菌药(含抗生素)原料药产量为5.47万吨,销量为5.04万吨。

  为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近几年不断加大兽药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工作力度,近3年共禁止了8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即2015年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人兽共用抗菌药物用于食品动物,2017年禁止非泼罗尼用于食品动物,2018年禁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此外,2016年还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允许添加到商品饲料中长期使用的促生长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有14个产品,2018年禁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后就减少为11个产品。

  农业部制定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兽药审批监管,2020年前,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