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关于征求《关于规范屠宰行业发展 强化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粤府办〔2019〕25号)部署要求,我厅组织起草了《关于规范屠宰行业发展 强化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18日前书面回复我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10日

  (联系人:余希尧,电话:020-37288294,传真:020-37288406,电子邮箱:nytsyc@163.com,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省农业农村厅2号楼513)

关于规范屠宰行业发展 强化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一、加强生猪及其产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按照“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构建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生猪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经营的全环节、全链条、全流程质量安全闭环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一)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养健康猪”。推进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建设,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促进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督促生猪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严格按规定加施牲畜二维码标识,提高生猪可追溯性,规模养猪场(年出栏500头以上)和养猪专业户(年出栏50头-499头)要落实养殖备案管理制度,实现直联直报动态管理;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禁用厨余垃圾直接喂猪,执行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措施,实行封闭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强化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严格执行台账记录制度。推广科学高效饲养技术和节水降污养殖工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粗放养殖向绿色养殖转型。推进兽药产品“二维码”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行动,严格执行养殖休药期制度,严禁在商品饲料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兽药和化合物。指导推动规模养猪场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格实施畜产品质量监管抽检计划,严厉查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及禁用物质,以及在养殖环节直接使用兽用原料药等违规行为。强化日常监督巡查,严厉打击随意抛弃、贩卖病死生猪等违法行为,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以及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动物卫生证书》的生猪一律不得离开养殖场所。(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生态环境厅、公安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内容均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强运输环节监管,“运安全猪”。全面实行肉猪由养殖场到屠宰厂、种(仔)猪由种猪场到养殖场“点对点”调运。深入推进中南区非洲猪瘟分区防控,严格执行省外生猪产品入粤备案管理、省外畜禽及其产品入粤指定道口制度,配套完善相关指定道口检查站软硬件设施设备。健全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和车辆定位跟踪系统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到2020年7月1日前,实现指定道口到屠宰厂(场)的全程动态监管;2021年7月1日前,基本实现省内养殖场到屠宰厂(场)的全程动态监管。严格运输环节查验,重点查验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或兽医卫生证书)、运输车辆备案及清洗消毒信息、生猪健康状况等,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进入运输环节。(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加强屠宰环节监管,“出合格肉”。坚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地级市人民政府要严格生猪定点屠宰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严格落实官方兽医和政府签约兽医派驻屠宰企业检疫监督制度,组织辖区内所有屠宰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诚信自律,督促指导生猪屠宰厂(场)严格履行动物防疫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监督生猪屠宰厂(场)查验生猪产地检疫证明(动物卫生证书)和健康状况,坚决防止病死猪和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的生猪进入屠宰厂(场)。监督企业严格开展违禁药物、非洲猪瘟和肉品品质检验及其他规定的自检项目,按规定提供非洲猪瘟等检测报告;对发现死猪或疑似染疫生猪,要立即向驻场兽医报告,并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屠宰台账管理制度,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进合格猪、出放心肉”。严格实行生猪产品“两证两章”出厂(场)制度,即合格生猪产品必须同时具备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方可出厂(场)。驻场兽医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屠宰检疫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积极推广使用激光灼刻检疫验讫印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常态化屠宰企业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每季度监督检查全覆盖,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消除风险隐患。持续开展生猪屠宰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严防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环节。(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公安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加强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环节监管,“销放心肉”。强化生猪产品准出和准入衔接,加大市场准入把关力度,未经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且不具备“两证两章”的生猪产品,以及未附有合法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的进口生猪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组织所有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市场开办者、生猪产品经营者等责任主体签订承诺书,督促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责任,严格查验并留存生猪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对进口生猪产品还需查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严禁销售和加工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强化市场销售和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对相关证明材料不全、来源不明的生猪产品重点排查,着力发现问题线索和消除风险隐患,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肉菜市场整治管理,制定肉菜市场建设标准,以肉类经营区为重点,启动全省肉菜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工程。深入落实厨余垃圾全链条监管机制,加快建成完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保安心品”。围绕重要时节、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保障生猪品及其产质量安全“扫雷行动”,全面落实反走私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持续保持打击肉品走私高压态势。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证据衔接和转换、执法协作与信息共享,风险处置与溯源调查,涉案生猪及其产品鉴定检验、评估认定与处置协作配合机制。按照“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危害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以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论处,适用《食品安全法》有关条款。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违法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依法吊销许可证和实行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生猪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要实施行政立案、刑事立案和纪检调查“一案三查”,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顶格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现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要严肃进行问责。(省公安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屠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屠宰环节作为连接生猪养殖和肉品销售,保障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要以推进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活猪向调肉品转型为方向,按照“优布局、改模式、标准化、建冷链、减数量”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改革发展。

  (六)优化屠宰产能布局。加快引导生猪屠宰产能从珠三角主销区向粤西、粤北主产区转移,逐步形成与养殖布局相适应的屠宰产能布局,实现产区出栏生猪就近屠宰,转“调猪”变“运肉”。对生猪年出栏20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企业新建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予以优先审批,不受生猪屠宰企业规划数量限制。(省农业农村厅牵头)

  (七)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屠宰企业集生猪采购、屠宰、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养殖、贩运、销售等上下游利益群体参股入股屠宰企业,重构利益格局,逐步改变“代宰制”等传统屠宰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地方国营食品公司整合,引导小型屠宰场点转型开展肉品分割配送业务。地方政府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合法合规的生猪产品跨区域正常流通交易。(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标准化建设。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相关要求,按照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评估认定管理办法,以监管常态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配送冷链化及追溯信息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其中每条屠宰生产线应当配足符合资质条件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配备全视角溯源视频监控系统;建有相对独立的企业肉品质量安全自检实验室和车辆清洗消毒场所,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专职人员。到2022年,全省建设100家符合要求的标准化屠宰企业。(省农业农村厅牵头)

  (九)建立冷链配送体系。推行生猪产品冷链调运,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积极推广“市或县域集中屠宰、冷链配送、乡镇分销”的经营模式。引导推动生猪屠宰企业、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市场开办者和生猪产品经营者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完善预冷、冷库、冷柜、冷藏车等必要设施设备,执行全过程温控管控,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冷鲜肉消费宣传引导,提高冷鲜猪肉消费比重。(省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商务厅、交通运输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清理整治小散乱差屠宰场点。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要求,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加快关停三证不齐全(《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以及环保排放、动物防疫条件不达标,屠宰设施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等不符合设立条件的生猪屠宰厂(场),及时发文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各地要按照地级市人民政府出台的生猪屠宰行业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小型屠宰企业的“关停并转”,湛江、茂名、阳江、梅州等小型屠宰企业较多的地市要在2020年年底前将数量压减一半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强化各项综合保障措施

  (十一)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辖区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自觉履行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将保障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广东省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对主管领域的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承担管理责任,各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海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全链条、全流程闭环监管。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及生猪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经营等全产业链从业者要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法律意识,严格道德自律,加强自身管理,落实有关要求,确保养健康猪、出合格肉、销放心品。

  (十二)强化机构队伍和人员管理。各地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明确动物防疫检疫具体相关工作的承担单位,通过各种形式配备与工作任务和各地实际相适应的防疫检疫工作力量。对官方兽医无法满足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需要的,当地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作为补充。推行签约兽医管理制度,签约兽医派出机构要与签约兽医签订工作和廉洁自律责任书,签约兽医要按照约定事项履行职责和义务。按照“谁派出、谁负责”“谁签约、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官方兽医和签约兽医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严肃查处失职渎职人员。每个有养殖业的乡镇派驻不少于3名兽医人员,根据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规模(年屠宰量≥15万头、15万>年屠宰量≥2万、年屠宰量<2万头)分别派驻不少于10、5和2名兽医人员。(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委编办、省人社厅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经费投入和装备保障。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和分级负担的原则,财政部门要保障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经费、业务经费和应急处置经费投入,保障动物防疫检疫设施和装备建设必要投入,落实动物防疫检疫技术人员有关津贴。按照农业农村部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建设,配齐相应的专职技术人员。加快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无害化处理与生猪养殖保险理赔联动机制,完善和落实生猪养殖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统筹提高包括养殖业在内的农业农村各领域风险保障水平。推动畜禽养殖大县建设专业集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和生猪运输工具清洗消毒中心。(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银保监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四)强化信息化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强化畜禽移动监管、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肉品加工、经营等全产业链从业主体基础信息联网备案,探索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风险管控模式,建立完善生猪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追溯体系,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进一步完善猪肉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报告、信息发布工作程序,提升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舆情监测,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稳妥做好食品安全领域热点敏感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加强舆论引导。依法坚决打击造谣传谣和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省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商务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网信办、省公安厅、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