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天地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与防治

       摘 要:近年来,病毒性腹泻成为牛常见病,牛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较高。患病牛会出现明显的腹泻、高烧、流产等等症状,严重危害牛的健康生长,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1、牛病毒性腹泻概述

        1.1 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牛和隐性带毒牛,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例如眼泪、乳汁、尿液以及粪便等。此外,该病也可以通过胎盘等方式传播给初生犊牛。被病牛污染的空气、水源、饲料以及槽具等均存在大量的病毒,易感牛一旦接触就会导致感染发病。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性极强,该病潜伏期为6~8d 左右,在这期间病牛患病症状不明显,感染5~17d 后即可开始排毒,2~3 周血清呈阳性。该病可发生一年四季,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该病有着更高的发生几率。

        1.2 临床症状 结合病牛的临床发病症状,可以将牛病毒性腹泻分为两种,其一是急性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腹泻症状严重,粪便中含有血丝,高烧至39.2~42.2℃左右,长时间腹泻导致脱水,精神萎靡,无食欲,喜饮水,眼角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脉搏心跳明显加快,怀孕母牛会出现流产现象,急性病例发病半个月左右死亡,治愈率不高。其二是慢性牛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大多是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的,病牛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精神状态不佳,偶尔出现腹泻现象,体温基本正常,偶尔波动[1]。

        1.3 危害 感染病毒性腹泻的牛,其繁殖性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怀孕母牛患病会出现流产、早期胚胎死亡、死胎以及僵尸胎等现象。不仅如此,腹泻会严重影响到牛的生长,产奶量以及乳质明显下降。病牛生长速度缓慢,发育不良,初生犊牛大多先天缺陷。该病免疫抑制长达6 周左右,极易感染肺炎以及呼吸道综合征等疾病。

       2、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对策

       2.1 疫苗预防 为了有效降低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几率,养殖户要认真做好疫苗预防工作。当前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灭活苗已经在临床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针对部分变异性病毒性腹泻病例,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加大对疫苗的研发力度,生产更加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例如重组活载体疫苗、DNA 疫苗等等,确保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降低发病率。

       2.2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养殖户在牛养殖之前,要认真做好选址工作,远离居民生活区、污染区、化工区以及主干道路。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养殖场,将生活区、生产区以及消毒区有效分离,避免出现感染。在引种的过程当中,要做好检疫工作,确保健康后方可引种,并且要隔离饲养1个月,避免疫病的传入。

       2.3 调节牛群免疫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养殖户存在肆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牛群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肾功能下降,并产生了耐药性,牛群抵抗力明显下降,加大了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养殖户要充分重视对牛群免疫力的提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满足牛群生长营养需求[2]。

        2.4 营造健康的圈舍环境 在牛养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进而孳生大量细菌病毒,增加发病几率。因此养殖户要及时的清理粪污,确保环境健康。合理的控制好养殖密度,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应激导致发病。同时要确保圈舍光照通风正常,定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对墙面、地面、槽具以及进出入车辆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疫病高发期应每天消毒1 次,为牛群的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保障牛群健康生长。

        2.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以及灭活苗均能够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但是免疫程序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养殖户要充分结合区域内疾病的流行状况以及实际养殖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的控制好免疫剂量,提升免疫效果,降低发病率。

        2.6 治疗方法 现阶段,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尚无特效药,针对患病牛,应做好隔离监护工作,提高其抵抗力,并进行对症治疗。针对脱水导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牛,应及时输液扩充血容量,并纠正酸中毒。同时要喂食一些收敛止泻类药物,并配合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等药物,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的现象,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通过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危害,并探讨了该病的综合防治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