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缺价高”的情况下,很多养猪公司选用三元杂交母猪作为种猪使用。但在非洲猪瘟犹存的背景下,大规模使用后备母猪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降低疾病风险和如何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性能呢?
很多猪场忽略了对后备母猪的管理,导致生产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1.大规模调入和使用后备母猪,导致整个猪场存在重大疾病暴发的风险,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等;
2.后备母猪健康度差:主要表现为母猪呼吸道问题、肢蹄损伤问题、膘情不合理等;
3.配种率低: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明显,配后母猪表现返情、空怀等;
4.产无效仔数高:主要表现为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
5.母猪产后奶水差,尤其是三元杂交的后备母猪;
6.初生仔猪健康度差,表现为活力差、均匀度差和容易发生疾病。
没有做好隔离驯化工作匆忙引入后备母猪,存在传播疾病或者被本场疾病感染的风险。猪场对后备猪的驯化包括三方面,一是消化道驯化。进隔离舍第2周开始,收集老母猪或者公猪的新鲜粪便,放在地面上,将饲料投在粪便上面让后备母猪采食接触,一周3次驯化。这样能够使后备母猪获得对消化道疾病的免疫力,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细小病毒等;二是呼吸道驯化:采用公猪或母猪鼻对鼻接触,从进场后第3周开始,至少持续3周左右。若是蓝耳病活跃场,可将保育淘汰猪与后备母猪混群饲养。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PRRS等这些疾病都可得到驯化;三是疫苗接种: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驯化伪狂犬、蓝耳、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驯化4周后,采血检测蓝耳抗体和抗原,若抗原阴性,抗体阳性,则可以考虑配种。在配种前把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细小疫苗接种两次,其他疫苗根据猪场情况和季节可以调整到配种后再接种。若本场是伪狂犬野毒阳性场,留种后备猪必须将伪狂犬疫苗排在第一时间接种,防止在隔离驯化过程中受野毒感染导致终生带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