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开了头,农户养羊不发愁
——喀什地区种植甜高粱解决农户肉羊养殖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一、 背景介绍
2020年11月23日,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现阶段主要任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1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发布,并于3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推进喀什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撑。
喀什地区畜牧业多年以来以肉羊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根据统计调查,2022年上半年全地区存栏畜798.54万头/只,其中肉羊708.95万只,大部分为小农户养殖本地品种多浪羊以及引入的湖羊为主。尽管肉羊饲养量如此之大,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对于羊肉的需求,肉羊产业亟待发展。目前喀什农户的科学养殖意识和营养意识差,不注重饲养管理,粗放的养殖模式导致效率低下。与规模化羊场相比,农户往往对于动物“随意饲喂、随意屠宰、随意出售”,所得利润不高。喀什地区有句俗话“养羊一年不如倒羊一车”形容的就是当地农户在养殖过程中耗时耗力却收效甚微甚至亏损的现象。
喀什地区以往多以小麦等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作为动物的饲草料,这些饲草料所含营养物质较低,无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家畜的大量养殖可能还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动物产生的粪便堆积会对水和土壤造成生物污染,以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残留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等。另外,秸秆还田还可能增加作物生长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率。
甜高粱是一种变种高粱,蛋白质含量高,纤维质量好,全株均可应用于饲喂,是良好的反刍动物青贮饲料,被称为“能源高粱”。同时,甜高粱生长快,收获量大,对环境的耐受性及水分利用率高,适合在新疆喀什这一高温干旱地区生长。相比玉米等其他作物,甜高粱的种子中积累了大量的单宁,可提高产奶量、产羔率和羊毛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瘤胃臌气的风险。此外,甜高粱发酵时产生的甲烷更少,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特色模式,带动产业发展
在本地中小农户范围内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图1和图2),帮助中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发展、提升其加入合作社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成员。通过发展种养结合农户,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饲草资源,带动农户所在行政村的产业发展。
种养结合模式图
(二)制定扶持政策,夯实发展基础
根据《喀什地区“十四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喀什地区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印发并实施《关于促进喀什地区饲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饲草产业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重点地区的农户实施补助奖励政策。为当地的村集体统一配置揉丝粉碎机、高秸秆收割机及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图3),给农户提供相应的收割和青贮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种植布局,提高饲草品质
综合考虑喀什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根据近山区、山区、戈壁沙漠边缘区、平原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及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方式。例如,在山地丘陵重点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短生育期饲草高粱种植,推进粮改饲试点;在平原区气候区重点发展抗盐型饲草高粱等优质饲草,因地制宜推广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在沙漠荒漠气候区,重点种植中长生育期饲草高粱、小黑麦等。
(四)倡导绿色农业,实现循环发展
推广C4型作物甜高粱的种植,减少反刍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减轻养殖对大气造成的环境负担。另将动物粪便进行沤肥后直接施入高粱地,替代化肥的同时仍能得到较高的饲草产量,既节省了治污成本又避免对土壤、水源和大气造成污染,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粗饲料供应的方式,还可节约运输等成本。
(五)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产研合作
与科研院校、农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展对饲用高粱不同种植方法的专项研究,提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系统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广泛开展饲草种植、加工储藏等方面技术培训,采取技术培训到村到户的方式,讲解饲草种植过程中选地、选种、选种植模式等各环节技术要点,更新农户种植理念。
三、发展成效
依照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喀什地区种养结构调整已呈现新变化,“为养而种”的新思路逐步形成。一年多来,喀什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持续推进反刍动物饲养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已经步入正轨。实施种养结合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加农户收入,减轻农户负担
饲喂甜高粱的农户,每吨鲜草成本仅37.5-60元,羊群平均日增重在230g左右,而依照过去饲养方法的羊群平均日增重仅在170g左右。按照目前羊活重35元/kg计算,每只羊每月可增加超过2000元的收入(图4)。每户农户种植7-10亩饲草高粱,每天经过约半小时加工后饲喂,平均每日劳作1.5小时便可提供足够羊全天进食所需饲草量。这种模式与过去相比可减少农户3/4的劳动时间,且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二)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饲养产业
甜高粱产草量高且供草相对稳定,可多茬收割,在旱作条件下每亩可产鲜草5-8吨(图5)。在增加人工种植饲草供应量、丰富饲草来源的同时,还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通过饲喂甜高粱这一高生物量作物,每只羊每天可减少一半精料用量,且育肥周期缩短,出栏速度加快,产奶量、产羔率和羊毛生长速度均有增加。
(三)形成种养结合,推进绿色发展
经过示范村试验以及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激励等措施,种养结合模式已在喀什地区广泛开展。粪便就地还田这一形式节省肥料成本、减少化肥用量,成为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同时甜高粱可全株饲喂,避免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甜高粱降低了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在满足人们肉类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对保护环境的诉求。
(四)优化农牧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持续推进粮改饲工作,坚持“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一体化发展。农户的旧观念已向种养结合模式转变(图6),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农民逐步变成会种草能养畜的新型“农牧民”。通过示范户测算,养殖量达100头羊的种养结合农户的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防止农户返贫复贫。
四、经验启示
“十四五”时期,畜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产业,而饲草产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发展喀什地区甜高粱饲草产业,有利于实现当地畜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有助于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中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在实施种养结合模式过程中,现有经验启示如下:
(一)发挥引领作用,转变固有观念
近年来,喀什地区把粮改饲作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在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和推动单一的种植业大县、养殖业大县向种养结合大县转变的过程中,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户通过试验率先展现种养结合模式的优势,调动周边农户积极性,便于转变农户固有观念,形成政府与农户共前行的模式,推广科学合理养殖。
(二)应用科技手段,提倡高效养殖
结合喀什地区将高粱作为饲草的传统习惯,应用科技手段筛选出高生物量、抗逆性高、适口性好的甜高粱品种。根据饲喂试验和高粱田间生长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调制适宜配方用于青饲的使用。推广种养结合模式,从区域层面上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结构。
(三)重视小农发展,促进生产转型
在乡村振兴阶段,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提升小农户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仍是主要工作内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发展饲草料产业是一项基础工作。重视小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