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天地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全国鸽业减产40%,广东养鸽业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肉鸽消费遇冷行情下行,养殖端连续亏损。近期持续上涨的饲料价格,也使养鸽人不堪重负。此情景下行业应采取哪些措施脱困,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2022第31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鸽业科技专场中,六位业界专家与资深从业者现场开展对话交流,围绕“鸽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参与本次圆桌论坛的嘉宾有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会长陈益填,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刘华雷研究员,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邱深本教授,中山市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晟,惠州市华宝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燕,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兽医师、研发经理李永红。农财宝典新牧网、禽业宝典孙亮担任本次圆桌论坛主持人。

产能相对过剩,健康可持续发展需全面发力


1)主持人:请问各位嘉宾如何理解本期圆桌论坛主题即“健康可持续”?

刘华雷:鸽产业还在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养殖理念、管理水平和鸡产业还有很大差异。行业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包括宣传、养殖、疫病管理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陈益填: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问题值得关注。用药是正常的,但很多鸽场都采取群体用药方式,一旦检测出药物残留问题就很严重。鸽场应思考如何尽量少用药,怎样利用13-15天的空档期在上市之前把药物消化掉,健康养殖一定要思考用药问题。

李正晟:鸽养殖和鸡养殖相比还是较为落后。养殖环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排风、笼舍都可以改进。以后行业可能向自动通风方向发展,那么鸽舍的设计也要把这些考虑纳入其中。另一方面,疫病会不断积累并且越来越复杂,改进养殖环境也有利于防控。

李永红:鸽业现在没有专用疫苗,对鸽场危害最大的新城疫现在还在应用鸡的疫苗。而从鸡场经验可以看出,把疾病控制好,老百姓才能放心消费。如果有好的疫苗、针对性的疫苗问世,应用到鸽子上面,把重要的疫病防控下来,将成为健康发展重要的技术支撑。

邱深本:人才排在第一位。从业者水平高了,行业标准、日常管理就能相应提高。猪业有非常大型的从业人员调查,鸽业也可以借鉴,做一次详细调查,提高从业者水平和养殖水平。第二点是环境友好,例如生物安全与隔离条件息息相关,隔离条件不好,通风、采光没做好,很难养好鸽子。第三是科学管理,包括我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

王燕:首先我们要养出安全健康的鸽子,吃的东西要格外注意。饲料中已经禁止加抗生素,但霉菌毒素还是要注意一下,在走访中我发现有些鸽场还在使用发霉玉米饲喂,这肯定有害。在养殖环节中,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采用中草药。当前养殖技术亟需提高。鸽场大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还在采用人工喂养,提升空间很大。当然扩大宣传、刺激消费也很重要。

2)主持人:目前鸽业处在相对过剩状态,行业如何度过这一阶段性的困难阶段?


陈益填:目前全国减少40%左右的产能,从4500万存栏降低到3000万。2019年全国共出栏八亿只鸽,但去年只有不足6亿只,产能明显在下降。现在疫情影响确实比较大,但大家也看到了国家对疫情防控越来越好了,餐饮全部放开后可能会有报复性消费,到时鸽子售价也会上升。但我还是建议大家理性养殖,根据行情调节,不要因为一时价高而大量扩张,要共同把存栏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鸽子售价才不会大跌、亏损严重。


规模养殖增强防疫压力,生物安全理念仍需提升


3)主持人:当前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广东省已经拥有两个鸽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但规模化养殖必然伴随着疫病的复杂化和流行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刘华雷:现在鸽群疫病流行情况复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一直没有对鸽群疫病给予充分关注。有些疫病比如圆环,其危害不会马上显现,相关检测都没有得到重视。这就导致鸽净化场很难寻找。我真诚建议大家要重视疫病防控,在关键环节主要开展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不要怕有病、不要懈怠,重要的在于及时和正确应对。


邱深本:通常产业园的间隔比较合理,但还需要实现洁净道和污染道的分离。其次,鸽场坐向和通风、采光相关,有些鸽场坐向不是很有规律,格子又特别密集,夸张的连5米宽都没有,这种条件想防病那是比较困难了。关键还是做好规划之后再来养鸽、建设产业园,同时也可以采取分区管理。

4)主持人:生物安全是健康养殖、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养殖场可以做好哪些工作?


李永红:鸡场和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远远领先于鸽场。很少有鸽场会对人、车、物的出入严格管控,或是在入口设置消毒处。这些硬件和管理需全面加强。
此外,鸽用疫苗研发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即缺乏标准动物。新疫苗上市前必须有标准品进行安全、有效性评价,确保动物接种后没有风险。鸽业在这方面整体都比较滞后,加上当下疫情对跨省调运管控严格,难以筛选到合格的鸽子,导致疫苗研发遇到瓶颈。希望这些方面都能逐渐改善。


四个途径,破解饲料高价困境


5)主持人:饲料价格高企,逐渐压缩本就不高的养鸽利润,饲料企业在这方面有何解决思路?

王燕:现在玉米超过3000元/吨,豆粕超4000元/吨,鸽业常用豌豆也翻了一倍,大概要4600元/吨,而且普遍没有看到降价趋势。降低成本成为饲料企业最新的研究方向。

1.多种原料选择。除豆粕、玉米外,可以选择高粱、大麦、小麦、粮食加工副产物和发酵副产物,在保障营养需求基础上多样组合;

2.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通过熟化、粉碎等工艺提高利用率,添加酶制剂、益生菌等促进肠道吸收;

3.精准的营养配方。目前鸽子营养需求标准研究还很薄弱,实验代表性相对差,需加强努力;

4.适当增多颗粒料的使用,替代部分原料。


打造鸽文化,让预制菜走进千家万户


6)主持人:鸽业预制菜领域加速发展,是否为解决低迷行情提供了新出路?


李正晟:很有希望,但需要行业共同努力做出一些改进和改变。第一,鸽子目前消费场景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酒店,未来要转向家庭消费,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第二,预制菜口味需要创新,多倾听年轻消费者声音;第三,多进行正面优质宣传,突出鸽子的营养与滋补。

7)主持人:如何建立鸽饮食文化、消费文化,加强与消费者的链接,解决鸽业发展中的相对过剩问题?

陈益填:一个行业文化很重要,石岐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鸽品种之一。多年前我们就组织提出鸽文化,并在相关公开活动中加强宣传,也开办实体课堂,希望能够逐渐深入人心。

邱深本:媒体也要发力加强,发挥辅助作用,例如共同编写普及读物、烹饪指南等,打造一个系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