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天地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科学预防疫病 避开猪场免疫雷区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养猪人会遇到很多与之相关的问题,如猪只应该免疫哪些疫苗?如何安排免疫时间?制定免疫程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总结了猪场免疫工作需重点关注的因素、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帮助养殖朋友提高猪场免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明确目标

免疫疫苗须明确接种对象和预期目标,如后备猪的免疫驯化、免疫保护哺乳仔猪、保护母仔、保护未发病的同群猪等。


1.后备猪的免疫驯化


若要达到后备猪驯化的目的,则需在其配种前4-8周,免疫相应疫苗,如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蓝耳疫苗、细小疫苗、乙脑疫苗、圆环疫苗、口蹄疫疫苗等。

2.保护哺乳仔猪


若免疫接种疫苗主要用于保护产房哺乳仔猪,则需在母猪产前跟胎免疫两次,如仔猪黄白痢疫苗、仔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哺乳仔猪链球菌病疫苗等。

3.保护母猪及胎儿


若要达到母仔同时保护,则需要采取普免的方式,免疫3-4次/年。目前,对很多疫苗采取此种免疫方式,如口蹄疫疫苗、圆环疫苗、猪瘟疫苗等。

4.保护育肥猪出栏


对于要达到保护育肥猪出栏的目的,则需在仔猪群体母源抗体合格率50%左右时,对猪群进行首次免疫。如口蹄疫疫苗,首免后一个月要进行加强免疫;若压栏,养牛猪,则需要在加强免疫后70天左右免疫第三针。


5、保护同群未发病猪只


若猪场部分猪只已发病,而需要保护同群未发病猪只时,则需要对同群未感染猪只,进行相应疫病疫苗的紧急免疫。

个性化免疫

不同猪场猪群的免疫状态、猪只的健康程度、生物安全体系以及选择的免疫疫苗均不相同,所以需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1.不同生产模式


不同生产模式下猪只的健康程度不同,猪群存在的疫病感染状态不同,所以制定的免疫程序也不相同,如对于伪狂犬阴性场的免疫:母猪一年免疫伪狂犬疫苗2-3次,其所产仔猪不需要进行滴鼻免疫,同时首次免疫时间可选择在70日龄,首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而对于伪狂犬阳性率为30-50%的猪场,则需要母猪一年免疫4次,仔猪产后第2天滴鼻,同时后期需要免疫3次,可选择在7、10、14周分别免疫一次。

2.选择疫苗不同


猪场选择的疫苗不同,则制定的免疫程序也不相同。因为不同疫苗的生产工艺,抗原成分及含量、佐剂等各不相同,则母猪免疫后抗体水平会有差异,那么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会参差不齐,所以仔猪的首免时间也不相同。

强制免疫

今年初,农业农村部下发《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明确规定强制免疫免疫的病种和范围,要求猪场一定要做好口蹄疫的免疫接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疫苗,进行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


危害严重疫病

危害严重的口蹄疫、猪瘟等疫病,决定猪场的生死存亡,这两种病的免疫被称为猪场的“基础免疫”,要作为猪场免疫的重中之重;对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疫病,如蓝耳、圆环等,也要做好免疫防控,因为免疫抑制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其他疫病免疫失败;此外,其他一些疫病,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猪丹毒、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场可根据各自场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性免疫。


免疫收益

有些疫病一旦发生,会对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口蹄疫。当猪场暴发口蹄疫,不仅导致仔猪死亡、延迟断奶,还会导致肥猪推迟出栏,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甚至被破坏。按目前猪价粗略估计,暴发口蹄疫会对每头育肥猪至少造成330元的直接损失。因此,对于免疫投入产出比高的疫病,一定要做好免疫,而且首次免疫后一个月实施加强免疫。


季节性疫病

不同季节发生的疫病不同,要在季节性疫病流行前4周免疫接种相应疫苗。


1.乙脑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因此该病主要流行于蚊虫大量繁殖的夏季,所以南方要在3月份,北方要在4月份免疫接种乙脑疫苗。

2.流行性腹泻


冬春季是流行性腹泻最容易暴发的时间,因此可选择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流行性腹泻相关疫苗的普免,4周后加强免疫

阶段性疫病

猪群不同生长阶段易感染的疫病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疫苗,在疫病易感染阶段前4周免疫接种。如保育猪群7-8周龄易感染发生圆环病,因此需要选择在2-3周免疫圆环疫苗。


避免免疫干扰

1.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是把双刃剑,既能保护幼畜免受病原感染,同时会对幼畜疫苗免疫效果产生干扰。对幼畜过早免疫,此时幼畜体内的母源抗体含量较高,免疫接种的疫苗抗原和动物体内的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反而降低幼畜体内的抗体水平;但是也不能免疫过迟,否则会造成免疫空白,以及增大疫病感染风险。因此当群体母源抗体合格率为50%左右时,进行首次免疫。


2.避免疫苗之间干扰


有些疫苗之间存在干扰,不能同时免疫接种。如免疫接种蓝耳活疫苗后,疫苗毒同样会引起猪只免疫抑制,所以需间隔两周再免疫接种其他疫苗。对于其他相互之间具有干扰作用的疫苗,免疫时间需间隔一周。


3.避免应激干扰


免疫接种疫苗时应避开阉割、断奶、换料、运输、转群等应激条件,待动物状态较好时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安全性

1.猪群因素


母猪在重胎期、怀孕早期,尽量不要免疫接种疫苗。


2.疫苗因素


 从正规渠道购买正品疫苗,同时正确保存疫苗。


3.疫苗对环境的污染


有些疫苗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免疫接种疫苗后一定要妥善处理疫苗瓶等相关物品。

重视监测

若猪群不免疫接种疫苗,则感染疫病风险很大,而不合理免疫接种疫苗更不可取。如何衡量猪场内免疫程序是否科学?如何掌握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免疫监测手段来实现。


1.抗体监测


监测抗体时需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试剂盒,进而可得出可靠的数据,最终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和免疫程序的合理性。以口蹄疫为例,仔猪在免疫前监测母源抗体,以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免疫后一个月监测抗体,以了解免疫效果;肥猪出栏前监测抗体,以评估猪只是否可安全出栏。


2.病原监测


病原监测对于掌握有些疫苗免疫效果也非常重要。可采集死胎组织、仔猪脐带血、阉割液等检测病原,以确定免疫疫苗以后相应病原是否转阴,进而评价免疫效果。


3.生产监测


免疫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猪群,减少或清除病毒,实现免疫无疫,最终达到稳定生产、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免疫目的。通过疫苗免疫监测,评估猪场生产成绩的稳定性和改善度,进而评价免疫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