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学会简介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乡村振兴案例分享-产业兴农 | 6.老谭的“羊倌”经——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村民谭开伍的脱贫奔康路

老谭的“羊倌”经

——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村民谭开伍的脱贫奔康路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川林



在经历了十多天淅淅沥沥的秋雨之后,天空终于放晴。蓝天辽阔而纯净,阳光温暖而甜美。笔者一行人从原中华乡街道出发,沿着一条乡村公路自河谷盘山而上,一直延伸进入幽深的彩林。道路两旁,高大的杉树笔直翠绿,粗壮的油松苍劲有力,林间还洒落着一簇簇各色小花,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跃入眼帘,美不胜收。

车行不远,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4组村民谭开伍的家中。只见路边一栋二层小楼背山而立,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熟悉谭开伍的人,都称呼他为老谭。别看他年过七旬,其貌不扬,但当真不能小觑。这些年来,老谭依靠发展山羊养殖脱贫奔康,把“羊倌”日子过得美滋滋的,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还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感恩奋进十佳贡献个人”和2020年度“感恩奋进之星”。


老谭见到我们来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扫帚,笑容满脸地迎了过来。“今天天气好,我家的羊都放上山了。”老谭一边说着,一边搬来板凳招呼我们在院坝里坐下。“每年立冬过后,就到了羊肉销售的旺季。冬至节前后,羊肉销售更是火爆,基本上是供不应求。这几年行情特别好,尤其是今年,活羊能卖22到25元一斤,羊肉能卖65元钱一斤。我家今年卖了20多只羊,每只1500元左右,毛收入3万元,除去开支,就有2万多的纯收入。”话语间,通过养羊改变命运的老谭,脸上散发着自信和幸福,也感染着我们一行人。

不过,若让时间倒回几年,老谭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

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4组,小地名叫谭家岩,位于华蓥山南麓,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山高林密、植被丰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这里交通不便,山陡路滑;产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日照时间短,冬季霜冻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低,种植业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效益没有保障,十有八九需要靠天吃饭。为增加收入,青壮年只能常年在外务工,村里遍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一些有条件的家庭想方设法“逃离”了谭家岩,到坝下或者县城居住,让原本人气不旺的谭家岩显得越发孤寂。

老谭年轻的时候是十里八乡的能干人,木匠、漆匠、杀猪匠都能干,再加上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一年到头奔波忙碌,日子还算过得去。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传统手艺逐渐被现代机械所取代,老谭的这些手艺不再“吃香”,加之患有高血压和腿脚疾病,老谭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2014年,老谭被识别为贫困户。

有志气的老谭很不甘心。“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必须早点摘掉头上的贫困帽子”。但脱贫不是嘴巴说说、空有一腔热血就能行的,必须要靠实实在在地发展一些挣钱的产业才行。可这大山里能搞点什么产业呢?村里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刨地找吃食,年轻人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自己到了这把年纪能干点啥呢?这着实让六十多岁的老谭犯了难。

一天,老谭上山砍柴。路过一片开阔地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由远及近传入老谭耳中。老谭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山羊在山里觅食。这群羊有20余只,个个活泼灵动、毛色光亮、体态健硕。一个70来岁的放羊老汉跟在羊群后边,叼着旱烟,手握皮鞭,时不时吆喝两句。老谭不禁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等他回过神来,羊群早已消失在山林中。

老谭猛地一跺脚,像是瞬间开了窍一般。他再也没有心思砍柴,转身加快脚步朝自家羊圈走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这儿山高林密、树多草多,不正是养殖的好去处吗?”发展山羊养殖的念头在老谭心中萌生。

原来,老谭家也在养山羊,只是不成规模。每年放养两三只羊,任其野蛮生长,家里的羊圈早就变得破破烂烂、脏乱不堪。“搞山羊养殖到底行不行?”带着这样的疑问,老谭咨询了乡里的畜牧兽医技术员。

“桂花村谭家岩虽然交通条件落后,耕地资源比较少,冬季气温也比较低。但养殖山羊可以说是绝佳之地”技术员很快回答道。“这里相对封闭,能有效隔绝动物疫病的传入,山羊发病率肯定比较低。同时山区草料丰富,放牧面积大,十分适合养山羊。”

“那养山羊到底有没有前途?”老谭又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山羊耐低温、生长发育快、抗病和繁殖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能大量转化粗饲料,也就是说非常省饲料,属于绝佳的养殖品种。而且山羊养殖投入成本低、资金周转快、对环境影响小、劳动力要求不高,同时中华镇本地自古就有吃羊肉的传统,只要羊肉品质做起来了,销路肯定不愁。”技术员的话老谭是句句听进耳朵里,记在心坎上。“如果你愿意,技术上的困难和政策上的问题,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技术员又给老谭吃了一颗定心丸,让老谭逐渐打消了顾虑。

下定决心,说干就干!要养羊,先要把羊圈修好才行。木匠出身的老谭修起羊圈那是信手拈来。拆除旧圈舍,平整好土地,便开始就地取材修建羊圈。山上竹木资源丰富,用好这些资源,既节约资金,还能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羊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乡镇畜牧站派来技术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新羊圈采用斜坡漏缝地板,羊粪羊尿可以通过漏缝地板漏到地面,再由斜坡集中到储粪池中。这样既可以保证羊圈的干净卫生、通风透气,降低羊生病几率,也有利于粪污清理。

羊圈修好,购买种羊就成了当务之急。钱从哪里来,又成了一道摆在老谭面前的难题。老谭将自己的困难告诉了村干部。“现在国家政策好,对贫困户扶持力度大,你可以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村干部如是说。老谭听说要贷款,心里又泛起了嘀咕。一辈子老实巴交的老谭,最怕向别人借钱,一旦借了钱,心里就不踏实,生怕还不上,更别说是去银行贷款了。村干部看出了老谭的担心,又细致地向老谭介绍了小额信用贷款相关政策。老谭觉得可行,就立马去乡镇办好了小额信用贷款。这笔贷款解了老谭的燃眉之急。后来,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员的建议下,老谭购买了波尔山羊、南江黄羊、黑山羊等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共二十余只作为种羊。这样一来,老谭的羊群初具规模了。

这群小羊羔可是老谭的心肝宝贝,老谭丝毫不敢怠慢,每天精心伺候着。小羊羔每天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喝着干净甜美的山泉水,吃着天然绿色的野生草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日出日落,时光流转,小羊羔一天天茁壮成长。半年时间,小羊羔已长成体重60斤左右的成年羊,可以上市了。由于老谭家的山羊养得好,羊肉品质高,10多只待售的山羊被抢购一空。一只羊能卖1500元左右,十多只羊就卖了一万多元。厚厚的一沓钱握在老谭手里,甜在老谭心里。付出总算看见了回报,这条路子没有错。老谭将一部分羊出售,回收资金,又选出一批生长发育快、品种特征突出、体型体态优良的羊留作种羊,解决了后续发展的问题。接下来的几年,老谭不断将新生的一部分羔羊育肥出售,挑选一部分留着种用,并每年更换用于配种的公羊,防止近亲繁殖。这样循环往复,既保证了每年都有羊卖,有固定的收入;又保存了发展的基础,赓续了发展的血脉。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老谭已从一个养羊的“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什么品种适合山区养殖,哪些品种更受消费者喜欢,哪里的种源好,什么时候需要打疫苗,什么时候出栏价钱最高,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老谭都“门儿清”。依靠发展养羊产业,老谭收入稳步增加,并于2016年主动申请脱贫。如今,老谭已将羊群规模扩大到120多只,可实现年纯收入4万多元。


羊肉不仅营养价值高,浑身是宝,吃法都是多种多样,老少皆宜。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开始推出羊肉系列产品,生意十分火爆。厨师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一道道美味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炭烤全羊外焦里嫩,大气豪爽;羊肉汤锅汤白肉鲜,滋补养生;羊肉蒸笼小巧玲珑,香气扑鼻;爆炒羊肝色泽红亮,鲜嫩多汁;火爆羊血麻辣鲜香,回味无穷;回锅羊肉肥瘦相间,糯香四溢,数十种吃法,品类繁多、五花八门,让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开。全县经营羊肉的餐馆多达上百家,年羊肉消费量上万只。火热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养殖业发展,形成了产销一体的良性循环。

在老谭等人的带动下,中华镇山羊养殖正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发展山羊养殖场(户)40余户,存栏山羊2000余只,年出栏优质山羊4000余只,带动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解决100余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

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历史交汇期,长久致富、不再返贫是一道难题,而产业发展就是解决问题之道。如何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实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稳步增加百姓收入、对环境友好的产业,无疑是各级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思考的话题。对老谭来说,发展山羊养殖是一条脱贫路、一条致富路、一条幸福路;对于中华镇来说,山羊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路、特色路、长久路。不难看出,年龄大、资金少、基础设施薄弱等等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精准研判政策,认真汲取经验,因地制宜为当地谋发展,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幸福,每天都会有新的“老谭”故事上演。

一行人从老谭家中离开,远远的还能看到老谭在向我们挥手。从他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看到他很幸福、很满足。愿老谭的“羊倌”事业“洋洋得意”“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