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1 鹅虱
鹅羽虱是禽类体表永久性外寄生虫,其种类较多。据报道,共有40多种,有的寄生在鹅的头部和体部,有的寄生在鹅的翅部。主要影响鹅的安静,使鹅骚动不安,并能吸血且产生毒素,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发育,还能传播疾病,对鹅的危害性颇大。
1.1 病原
鹅羽虱病的病原是羽虱,种类很多,依靠吞吃鹅羽毛、皮屑生存。寄生在鹅头部和体部的羽虱,虫体呈椭圆形、黄色,全身有密毛,寄生在鹅翅部的羽虱虫体呈灰黑色。虫体扁平,分头、胸、腹三部分3对足,无翅,咀嚼式口器。雄虫体长3~5 mm,雌虫体长4~6 mm,全身生有密毛,腹部各节有明显的横带。其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其他部位,如外耳道、颈部也有少量虫体。
1.2 生活史
鹅虱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全部在鹅体表上进行。成虫交配后2~3天雌虱即产卵,产的卵集合成块,粘着在羽毛基部,依靠鹅的体温孵化,经5~8天孵化出若虫,若虫在2~3周内经3~5次蜕皮变为成虫。
1.3 流行病学
鹅虱主要靠直接接触传染,传播较快,往往整群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冬春季大量繁殖。鹅虱以吃食鹅的羽毛和皮屑为生,有时也吞食皮肤损伤部位的血液。母鹅抱窝时,由于鹅舍狭小,舍地潮湿,也常在耳内生虱。圈养鹅、产蛋鹅和孵蛋鹅较易感染,而常下水的鹅及肉用鹅不易感染。
1.4 临床症状
鹅虱吃食鹅的羽毛和皮屑,有的也吸食血液。病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羽绒脱落,有时甚至使鹅毛脱光,民间称“鬼拔毛”。鹅只表现不安,影响母鹅产蛋率,抵抗力有所降低,体重减轻。少量感染危害不大,大量感染则使患病鹅奇痒不安,用嘴啄毛。如不及时治疗,10天内可使鹅致死。
在羽毛、毛根,或外耳道、颈部查到虫体,即可做出确诊。
1.5 防治
1.5.1 治疗
喷涂法:用0.2%的敌百虫溶液于夜间喷洒鹅体表羽毛,夜间羽虱出来活动沾上药物后中毒死亡。同时对鹅舍墙壁、地面及一切用具用药物喷洒,使羽虱无藏身之地。用3%~5%的硫黄粉喷涂羽毛效果也较好。也可用烟草1份,水20份,煎煮1小时,加温后涂洗鹅身。同时,对鹅舍各处也要做1次彻底的杀虫工作,方可根治。
药浴法: 取2.5%的敌杀死溶液20 mL加水10 kg,配成药液,将此药液喷洒鹅体表羽毛上,或将鹅浸入药液,即可杀灭羽虱,但鹅头要露出水面,浸1~2秒即可。也可取氟化钠1份,清水99份,配成1%的氟化钠溶液。
将鹅浸入药液几秒钟即提出,以羽毛浸湿为宜。还可取精致敌百虫0.5份,温水99.5份,配成药液,将鹅浸入药液内几秒钟,取出淋去多余药液。以上几种药浴法杀虱效果好,但对虱卵无效,需10天后再重复1次。药浴时要提高舍温,以防鹅发生感冒。
1.5.2 预防
鹅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在进行鹅体驱虫时,必须同时进行鹅舍、地面等地的灭虱工作,以达到彻底消灭鹅虱的目的。
2 鹅蜱病
蜱可侵害鸡、鸭、鹅、火鸡、珍珠鸡和鸽等,寄生于鹅的蜱是波斯锐缘蜱,主要是吸食鹅的血液,影响鹅的生长发育,蜱所产生的毒素刺激,也影响鹅的产蛋。并且是一些传染病如螺旋体病的传播者。
2.1 病原
波斯锐缘蜱的虫体扁平,卵圆形,体缘扁锐,背腹面之间有缝线分隔。体部背面无盾板,表皮革质,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颗粒状的角质层。头位于腹面前方,从背面看不见。雌虫大小为7.2~8.8 mm×4.8~5.8 mm,吸血前为浅灰色,吸饱血液后为灰黑色。
2.2 生活史
波斯锐缘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成熟的蜱产卵后,孵出幼虫,幼虫有扁平的并向前突出的假头,经3个稚虫期,然后变为成虫,成虫以宿主的血液为营养。
成虫期的蜱吸1次血,经6~15天产1次卵,每次产卵30~100只。在温暖的季节,卵经6~10天孵化;在凉爽时节,孵化期可达3个月。幼虫在4~5日龄时变为饥饿状态,吸4~5次血后,幼虫离开宿主,经3~9天蜕皮,变为第一期稚虫期阶段。吸血后隔5~8天,蜕皮变为第二期稚虫,吸血后经12~15天,蜕化为成虫。吸饱血后,大约在1周后,雌雄虫交配,在交配后3~5天雌虫产卵。波斯锐缘蜱每一生活周期需3~8个月,各期幼虫都可越冬,且能耐饥饿,如幼虫能耐饥饿达8个月,稚虫能耐饥饿24个月,成虫能耐饥饿3年半。
2.3 流行病学
波斯锐缘蜱不是长期寄生在鹅体上,而是夜间爬到鹅只无毛部位刺螫鹅体,以吸血为生。成虫期及稚虫期的蜱在鹅体表吸血时间,每次约半小时,有的达2小时后才离开。有时附在鹅只身上可长达5~6天,吸完血之后就落下来,藏在鹅舍的墙壁、柱子或巢窝等缝隙里。幼虫常栖居于鹅体羽下,其活动不受昼夜限制。
2.4 临床症状
波斯锐缘蜱寄生在鹅体, 由于虫体大量吸血,使病鹅表现不安,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 母鹅产蛋量降低。同时还传播一种有高度致病力的鹅螺旋体病, 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5 防治
由于蜱仅在短时间内在宿主身上, 然后隐藏在周围环境的缝隙中, 所以消灭蜱必须在鹅舍的垫草、 墙壁、 地面、 棚顶、 栏圈及柱子等处, 同时进行杀灭。可用0.2%敌百虫溶液喷洒,经48~72小时杀死虫体; 或用0.2%双甲脒乳油, 配成0.05%溶液喷洒; 或用溴氰菊酯, 按0.0025%~0.005%溶液,进行喷洒,也有良好效果。在喷洒的同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3 鹅螨病
鹅的螨病是鹅群中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螨的种类较多,较为常见的有鸡刺皮螨、突变膝螨。
3.1 病原
鸡刺皮螨又称红螨或栖架螨,虫体呈长椭圆形,后部略宽,呈淡红色或棕灰色,视吸血的多少而异。雌虫体长0.7~0.75 mm,宽0.4 mm。雄虫体长0.6 mm,宽0.32 mm。螯肢1对,呈细长的针状,以此刺破皮肤吸取血液。足较长,有吸盘。雌虫肛板较小,雄虫的肛板较大。
突变膝螨,雌虫近圆形,足极短;雄虫卵圆形,足较长。雄虫长0.19~0.20mm,宽0.12~0.13mm;雌虫长0.41~0.44mm,宽 0.33~0.38mm。
3.2 生活史
鸡刺皮螨属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生活史包括卵期、幼虫期、2个若虫期和成虫期。雌虫吸饱血后,回到鹅舍的墙缝内或碎屑中产卵,每次产10多个,在20~25℃情况下,卵经2~3天孵化成幼虫。经几次蜕化后,由若虫变成为成虫。
突变膝螨成虫在鹅的皮下穿行,在皮下组织中形成隧道,虫卵在隧道内,幼虫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成虫而藏于皮肤的鳞片下面,形成大量痂皮、鹅脚似附着一层“石灰”。
3.3 流行病学
鸡刺皮螨和突变膝螨,不但可以寄生在鹅身上,鸡、鸭、火鸡及许多野禽也能感染螨病。鸡刺皮螨一般在夜间爬到鹅体上吸血,白天隐匿在鹅舍内。突变膝螨的全部生活都在鹅体皮肤内完成。
3.4 临床症状
当虫体大量寄生时,受鸡刺皮螨严重侵袭的鹅, 日渐衰弱,发生贫血,母鹅产蛋量下降。幼鹅因失血过多,可导致大批死亡。此虫还可传播禽霍乱等疾病。受鸡新勋恙螨侵袭的鹅,其患部奇痒,鹅表现不安,出现痘疹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呈肚脐形, 中央可见到1个小红点,即为恙虫的幼虫。鹅腹部和翼下布满此种痘疹状病灶。病鹅发生贫血、消瘦、垂头及食欲废绝,严重者死亡。
3.5 防治
3.5.1 治疗
对于鸡刺皮螨可用0.25%的敌百虫水溶液直接喷洒鹅身上,刺皮螨的栖息处如墙缝、墙角、饲槽下面等处,隔7~10天重新喷洒1次。特别要注意确保鹅身皮肤喷湿。污染的垫草应该烧掉,其他用具可用沸水烫一下,再在阳光下暴晒。
对突变膝螨可将病鹅脚浸入湿热的肥皂水中浸泡, 使皮痂变软,除去痂皮, 然后用2%硫黄软膏或2%石炭酸软膏涂于患部。隔几天后再涂1次。或将患脚浸入温的杀螨剂溶液中。
以上的螨病均可采用广谱、高效及低毒的虫克星,按每千克体重0.2 mg,1次皮下注射。如果感染严重者,可隔7天再注射1次。
3.5.2 预防
本病可以经直接接触或媒介接触而感染,因此应把病鹅与健康鹅分开饲养,平时搞好鹅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垃圾和污物,可减少本病的传播。
鹅舍内的一切用具,其中包括饲槽、水槽和使用的工具等,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环境可用2%~3%火碱进行喷雾,不留死角,舍内和用具可用0.3%过氧乙酸、0.5%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或用火焰消毒更为彻底。
(作者:徐从贝,工作单位: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局,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