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摘要:狮头鹅繁殖效率不高,种鹅的饲养管理是关键。本文从种鹅选择与配种、产蛋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方面阐述狮头鹅种鹅的科学饲养管理,切实为种鹅的高效健康饲养提供技术参考,以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狮头鹅,因成年鹅头型如“狮头”而得此名,是我国大型鹅种,也是世界大型鹅种之一。现主要产区在广东潮汕的饶平、澄海一带。成年种公鹅体重为10~12公斤,母鹅9~10公斤。与其他家禽相比,鹅具有耐粗饲性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耗料少、肉质好等特点。狮头鹅种鹅休产期较长,年产蛋率少,孵化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狮头鹅产业的发展。目前,如何加强狮头鹅种鹅饲养管理尚未引起从业人员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从种鹅选择与配种、产蛋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方面阐述狮头鹅种鹅的科学饲养管理。
种禽作为充分发挥畜禽生产力的基础,要通过相关的选育手段来培育出优质种鹅。留种用的鹅应经过3次选择:第1次选择在育雏结束时进行,不论公母鹅,均以个体大、健壮、精神饱满、羽毛有光泽者为佳;第2次选择,在70~80日龄进行,挑选生长速度快,体型较大以及腿脚有力,走路雄健的留种个体;第3次选择,在170~180日龄进行,将符合品种特征要求(头部皮肤松软、前额肉瘤发达、眼为棕黑色,边缘皮肤黄色,形成一个黄眼圈、喙为黑色或黑色有黄斑等),将生长发育好,健康状况良好,体格较大的留作种用。留种公母比例为1:3。基于种鹅交配具有选择性,因此在自然交配前15~30天进行合群生活,新鹅(以公鹅为主)-老鹅(比例7:3)配种比新鹅间配种效果好 。
种鹅的使用年限为5~6年,盛产期为第2~4年,狮头鹅在每年的8月下旬开产,次年的4月下旬停产。全程分3次产蛋,个别母鹅可产4期,共产25~32枚。母鹅就巢性强,每产完一期就巢孵化一次。对于有恋巢情况的母鹅,应将其及时隔离,饲养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且凉爽的地方,提供饮水但不饲喂其他物质。为维持机体基本的代谢和稳态,在2~3天后喂一些粗饲料和少量精料,醒抱后能迅速恢复产蛋。由于狮头鹅产蛋量少,所以产蛋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提供足够的产蛋窝,防止母鹅在运动场产蛋,导致破蛋多,且易被污染,特别是在雨天,防止被雨水浸泡而使种蛋变质;其次,对于产蛋窝也有相应的要求,为防止种蛋碰到坚硬的地板而破碎,要采用足够厚的柔软垫料如稻草来作产蛋窝;此外,要勤捡蛋,每天要求捡蛋 3~4次。狮头鹅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夜至第2天上午,防止种蛋过夜,因母鹅抱孵而使种蛋胚胎发育提前而影响最终孵化效果。
种鹅饲养模式分传统放养和规模化圈养。种鹅肌胃发达,消化道容积大,故在平时饲养过程中,除供给足够的养分外,还应兼顾填充消化道容积。种鹅食欲旺盛,应控制能量供给,防止脂肪沉积过多,导致生殖器官发育受阻和繁殖激素分泌紊乱等。当粗蛋白供给过多时,鹅蛋蛋清比例增加引起能量供给不足造成死胚。因此,通过控制种鹅精粗料的料量(1:2为宜)及青饲料的比例(3:7为宜)来调节营养供给,精料包括配合饲料、稻谷等;粗料包括稻谷壳,青饲料包括各种牧草。
3.1 控制饲养阶段
为提高后备种鹅的生产水平,从120日龄至开产前50~60天(200~210日龄)需控制饲喂量。当后备种鹅经第2次换羽后,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经50~60天便开始产蛋,但此阶段的种鹅生长发育尚不完全,个体间生长发育不整齐,开产时间参差不齐,饲养管理难度较大。且由于开产较早,产蛋量低,蛋体积较小,达不到种用标准。因此这一阶段应对种鹅进行营养和生产管理的调控,达到适时开产日龄,使其进入产蛋期的时间较为一致。经常采用的方法在控料期逐渐降低营养水平,且尽量延长放牧时间,逐步减少每次的喂料量。开产前60天进入恢复饲养阶段,逐步提高补饲日粮的营养水平和喂料量,粗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5%~17%为宜。20天后,种鹅开始换羽,可在种鹅体重恢复后人工强制换羽以缩短换羽时间,节约饲料,拔羽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加喂料量。
3.2 产蛋前期
产蛋前期的种鹅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会逐渐改为舍饲为主,并逐渐增加喂料量以及饲喂次数。临近开产期,逐渐增加每周1小时的人工光照时间,用6周的时间从10小时/天达到16小时/天,维持到产蛋结束。公母配比为1:3,种鹅的配种时间一般早晨和傍晚比较多,且多在水中进行,因此提供理想的水源对提高受精率极为重要。产蛋前1个月左右进行1次驱虫,母鹅要注射小鹅瘟疫苗。
3.3 产蛋期
产蛋期适合采用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饲喂后任其到运动场或干净的水池活动。注意产蛋期饲粮营养水平是否满足产蛋需求以防止产蛋性能下降过快,产蛋期种鹅日粮中蛋白质应增加到18%~19%,一般每天喂3次,平均每只每天250~300克,粗料自由采食。
3.4 产蛋后期
进入产蛋后期,产蛋量明显减少,畸形蛋增多,大部分母鹅羽毛干枯,进入休产期。公鹅的精子质量下降,配种能力降低,因此,加强休产期种鹅的饲养管理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休产期种鹅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鹅的繁殖能力。母鹅停产后,首先淘汰换羽的公鹅和母鹅,按比例补充后备种鹅调控饲粮的营养水平,从高到低逐渐过渡,直至停喂只放牧,再由低逐渐过渡产蛋前的营养水平。在此时期,传统的饲养方法是通过稻谷和大糠的配合比例进行控制;放牧时要结合草地和鹅体状况补充精料。公鹅应分开饲养,放牧的公鹅调出适当补料,保证开产时旺盛的配种能力。由于限制饲养,后备种鹅体质较弱,应注意不受淋雨和中暑。
种鹅常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包括部分产道炎)、禽出败、鹅感染鸭瘟。种鹅在进入休产期后应用大肠杆菌-出败二联苗肌注,鸭瘟弱毒苗肌注,以防上述病害。当鹅进入预产期时,为使鹅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可重复进行上述免疫项目,在鹅第二个产蛋周期结束时进行二次免疫。
狮头鹅蛋一般可达170~220g,产蛋时易造成阴道受损,且在水中交配,加上人工授精时输精部位也较深,因此产道也易受感染。在饲养过程中应增加VA、VD、VE的量,可促进产道修复,增强抗病力;同时通过营养调控(提高日粮不饱和脂肪酸、VE和硒含量等)提高公鹅的性欲及精液质量。鹅的一个生产周期限饲-换羽-交配-四次产蛋-三次抱巢等剧烈的生理运转,应适当增加维生素及微量矿物质来源和剂量,减少周期变化的生理应激,延长种鹅使用年限的同时提高产蛋率。
成年鹅以喂青饲料或放牧为主,依放牧地或青饲料条件,适当补喂混合饲料,根据成年鹅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参考雏鹅配方对成年鹅饲料配方进行灵活调整应用。成鹅每只每日采食青饲料,补喂精料300~400克,30~50日龄鹅日喂4~6次,51~80日龄鹅日喂3~4次,添加3%~4%的骨粉或贝壳粉和0.3%的食盐补充矿物质。对舍饲鹅群(40~60只为宜),应建设运动场(约24~36 m2),每日要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有水条件,每日可下水1~2次。平时要做好舍饲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卫生。
(第一作者:林树欣,工作单位: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来源:《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