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任理事长是廖明同志。
在"种业振兴"国家战略指引下,6月26日-27日,由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两大分会畜禽遗传育种分会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分会联合承办的畜禽育种与营养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束刚教授、习欠云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罗成龙研究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黄运茂教授共同主持,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围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精准营养调控、生物育种技术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次论坛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省畜禽种业与营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卢立志研究员从遗传基因的发掘、遗传基因的保护、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分享,他指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家禽遗传资源宝库,拥有159个地方鸡品种、32个地方鸭品种和35个地方鹅品种,这些资源蕴含着抗病力强、风味独特、适应性好等珍贵特性。然而,当前面临资源消失速度加快、保种体系不完善、开发利用不足等严峻挑战。"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突破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关键技术,实现从资源保护到创新利用的跨越式发展。"
卢立志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分享《中国家禽地方遗传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
当前我国母猪生产性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彭健教授指出,随着遗传育种的进步,现代猪种产仔数显著增加,但初生重降低且弱仔增加,PSY是反映猪场繁殖成绩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20年的研究,彭健教授团队确立了母猪“抓妊娠带泌乳”的全繁殖周期营养方案;建立了以调控妊娠期背膘和肠道菌群为目标的“母猪精准饲养技术”。
她强调,母猪精准饲养技术是实现背膘精准目标、优化肠道菌群、保障营养供给、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技术。理解现代母猪的遗传和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求的特点,是实施精准营养的前提和基础。调控母猪妊娠期背膘和肠道菌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两个关键靶标,管好背膘和菌群-好性能降成本增效益。五步法母猪精准饲养技术是成熟和有效的技术方案。我们以大量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两个优化的母猪营养需要量模型,可以实施母猪营养需要量的准确估计,进一步节料增效母猪的精准饲养将从“多点测膘,动态调料”的精准饲养1.0版本升级为“配种测膘称重,预测决定喂量,分娩测膘验证”的2.0版本,极大减少现场测膘工作量,并实现节料和增效。
彭 健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分享《通过精准饲养实现母猪降本增效的技术关键和效果》
马秋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效益的重要隐患。蛋鸡玉米赤霉烯酮暴露风险最高,但被忽视!老龄蛋鸡对玉米赤霉烯酮更为敏感,直接影响骨骼健康。分析玉米赤霉烯酮影响生殖健康的作用机理,玉米赤霉烯酮影响骨骼健康的作用机理--蛋鸡钙代谢异常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开发及其缓解效果验证。
报告的最后,他提出“以菌产酶,以酶解毒”,筛选降解真菌毒素的有益微生物,通过菌在消化道产生降解酶,降解真菌毒素。构建了超过1000株备选菌株的菌种资源库,筛选36株高效降解菌:25株黄曲霉毒素降解菌野生株、5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野生株、2株单端孢霉烯族毒素降解菌野生株、3株赭曲霉毒素降解菌野生株、1株烟曲霉毒素降解菌。优选安全性好、降解活性高、益生作用强、抗逆性强的枯草芽孢杆菌:ANSB060、ANSB01G、ANSB471、ANSB168。
马秋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分享《玉米赤霉烯酮对蛋鸡繁殖毒性及其解决方案》
何军教授表示:下丘脑-垂体-繁殖轴是母猪高效生产的生理基础,是通过营养等措施调控母猪繁殖性能的核心靶标。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外源雌激素和孕激素干预可促进早期胚胎发育和胎儿生长,进而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何 军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分享《下丘脑-垂体-繁殖轴与母猪高效生产及其营养调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肉类产品品质要求更高,给黄羽肉鸡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禁止活禽上市后,黄羽肉鸡屠宰、冷鲜肉类生产等也给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农业大学贺喜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黄羽肉鸡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他强调胎期和生命早期的发育规律,胚胎期E13是肌肉发育的关键窗口期,团队前期研究鉴定到PPP3CA可能与桃源鸡优质肉品质形成有关,母源IgY是雏鸡生命早期被动免疫的主要组分,可促进雏鸡免疫系统发育、肠道菌群定植,并缓解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损伤。指出胚胎期-生长早期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营养干预的跨代遗传效应及其调控机制,为家禽遗传潜能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创新性营养调控方案。
贺 喜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分享《种禽母源营养的跨代效应:胚胎期-早期营养调控关键技术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出高精度基因编辑技术研发研究背景及意义,脱靶效应和效率问题,证实单碱基编辑工具导致大量的DNA脱靶,BE3会产生大量DNA脱靶突变,单碱基编辑产生的脱靶突变完全随机等重要发现。左二伟团队在体内脱靶效应检测技术研发,高效率胞嘧啶碱基编辑器研发,罕见病的基因治疗研究,高效家禽基因敲入技术研发取得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左二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所研究员
分享《高精度基因编辑技术研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蒋守群研究员提出,营养与饲料是影响种鸡及其子代生产性能和健康的重要基础,种鸡生产上受营养供给不合理、饲料源危害因素、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的诸多因素影响,生产效率和遗传潜力难以提升和充分发挥。天然植物原料中含有多糖、多酚、皂苷、醌、生物碱和精油等生物活性物质,特定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改善黄羽肉种鸡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为提高我国特色肉鸡种业竞争力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添加姜黄素可提高黄羽肉种鸡孵化性能、种蛋品质,促进卵巢发育,改善种鸡抗氧化功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肠道拟杆菌和疣微菌调控卵巢细胞的成熟及衰老。推荐姜黄素在慢速型清远麻鸡肉种鸡中的最适添加量为200 mg/kg。产蛋高峰期黄羽肉种母鸡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提高受精率和卵巢指数,改善蛋黄颜色,降低腹脂率,降低血浆MDA含量和提高GSH-Px的活性,说明黄芪多糖可以提高黄羽肉种母鸡的孵化性能,改善种蛋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建议黄羽肉种鸡产蛋期黄芪多糖推荐添加剂量为200 mg/kg。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改善种蛋品质,提高孵化率和生殖器官(输卵管和卵巢)的器官重量。黄羽肉种鸡产蛋期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混合植物精油适宜添加剂量为10~20mg/kg。丝兰皂苷通过降低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盲肠内梭菌属细菌,抑制氨基酸发酵进而降低氨气的产生。
蒋守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植物提取物在黄羽肉种鸡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优百特公司副总理孙丽华博士就《稀缺性脂肪酸在种禽繁殖营养方面的应用初探》展开分享,传统脂肪酸营养研究主要聚焦能量供给和基础营养功能,而对一些稀缺性脂肪酸(如n-3、n-6、C6、C8、C10等)的关注不足。孙丽华博士表示,优百特将继续深化脂肪酸营养研究,目前推出系列种禽专用脂肪酸产品,助力我国种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攻克传统脂肪酸营养研究主要聚焦能量供给和基础营养功能这一难题,孙丽华博士表明,优百特将继续加强推进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助推我国种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孙丽华
广州优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
分享《稀缺性脂肪酸在种禽繁殖营养方面的应用初探》
广东兴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松峰博士分享了《植物源小肽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专题报告,展示了公司在新型微量元素研发领域的重要突破。杨松峰博士从小微量大功效形象描述了微量元素的功能,他强调,补充蛋白铁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深远,外源补充低水平(200ppm和400ppm)蛋白铁均能提高母仔猪血清及乳汁铁含量和仔猪血清铁饱和度。而补充硫酸亚铁未有此提高效果。仅200ppm蛋白铁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转铁蛋白含量、铁饱和度、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抗炎能力,改善了母猪铁状态和健康状态。补充合适剂量的铁对胎盘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由于母猪胎盘中TF及TFR1表达量显著上调,使得胎盘中的铁含量增加,从而母体流向胎儿的胎盘铁含量增加。母猪的胎盘血管生成得到改善,从而影响胎盘功能。而高铁可能对通过损害胎盘线粒体复合物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对胎盘造成损害作用。
杨松峰
分享《植物源小肽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
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公司资应用科学家李晓畅博士就《智能自动化创新技术助力生物育种》作了汇报,介绍了瀚辰光翼的发展历程和优质团队,展示了瀚辰光翼高通量全自动分子检测设备,生物育种平台建设方案,以及在畜禽智能育种领域的应用成果。目前,瀚辰光翼已与多家科研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智能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
李晓畅
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公司资深科学家
分享《智能自动化创新技术助力生物育种》
习欠云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为破解我国畜禽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有效帮助养殖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为畜禽育种与营养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代表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对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种业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